< 返回目錄

牧者心聲 > 牧者心聲-羅天霖牧師

日期: 2025-09-21

牧者心聲

最近閱讀施以諾的著作《信仰,是最好的金湯匙》,當中有一題目「要為了造成改變而開口」,令我有不少提醒及反省的地方。作者指他不純為表達意見而講話,他講話更是希望能夠造成改變。這是他一貫的立場,特別是在正式、公開或已有的衝突的場合,否則有時他寧可緘默。他以下圖來分享其三類的言語,以及其效果。









在面臨人際的歧見時,上圖代表我們對當事人所講的類型。右圓是代表造成改變,是好的改變;左圓是表達意見,表達自己的想法。

有意見表達了,但沒有造成改變,這種言語常淪為純粹情緒的發洩,甚至可能還惡化彼此的關係。就如尊長訓晚輩,雖言語有達到表達的目的,但沒有造成晚輩的改變,有時適得其反,這屬於A區範圍。

B區是清楚表達意見,也造成對方的改變。不管是苦口婆心地規勸,痛心疾首地斥責也好,總之,聽者是改變了。這種說服模式是屬此範圍。

屬於C區的:這種人很妙,他要你改進某做法,卻不指責,不表達他心中對你那做法的不屑或不認同。而是舉一些典範或轉個彎鼓勵、激發你善的一面,結果是確實為你帶來改變。

這令我反思道,究竟我平日在事奉上或與親友相處時,所慣用的言語,通常是座落於A區?B區?還是C區?

這個社會實在太多A區言語,它是有其作用,但點到即止即可,說多了,往往聽在當事人耳中會變成不必要的挑釁、貶抑。深願我們靠主所出的言語能多落在B區或C區,不只作有聲音的人,更是作一個有影響力的人,以致群體能合一,以愛互相激勵。

羅天霖牧師








© 2025 上水浸信會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。   網頁設計及維護 科擎科技有限公司 (IGT).